委员风采|“专业智慧”与“委员担当”的化学反应——田春莲如何让科研与履职“开花结果”
张家界政协 2025年07月04日 17:10
田春莲,张家界市政协第七、八届委员,吉首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张家界市委会副主委。2018年获评“九三学社先进个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20年科技成果“优质矮林杜仲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4年被评为“张家界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6月30日午后,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第六教学楼办公室里,田春莲正埋首于实验数据中,仔细比对刚从实验室得来的杜仲种质数据。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办公桌上堆满了检测报告,她不时用笔在纸上勾画记录,专注地筛选着优种,用于下一步的良种培育。
这位来自高校的科协界别的政协委员,多年来穿梭于实验室与政协会议现场,往返于学术讲台与田间地头。
在她看来,科研与履职并不冲突——她用专业知识赋能产业,以调研提案回应民生,在科技兴农与参政议政之间,展现着新时代政协委员风采。
科研赋能产业, 让“金叶子”缀满张家界的山山岭岭
2020年,“慈利杜仲”成功获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慈利杜仲’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田教授的科研支撑起了关键作用。”慈利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和“慈利杜仲”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申请专家组核心成员,早在多年前,田春莲的身影就穿梭在慈利县10多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对杜仲资源评价和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她带领团队通过利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手段评价杜仲资源,结果对核心种质完善及种质创新具有特殊价值,已形成杜仲种质评价体系,筛选出了一批优异种质。
多年来,她主持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近20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两项科技成果斩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但对她而言,比论文发表更重要的,是让实验室里的发现变成农民增收的实效。
在慈利县杜仲种植基地,张家界绿春园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建国至今还记得田春莲第一次来基地的情景,“蹲在地里扒开泥土看根系,被虫子咬了都没察觉”。
正是这种扎根泥土的科研精神,让她带领团队完成了杜仲矮化技术科技攻关和推广、杜仲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当地气候的乔林矮化技术,建立以采叶为主的速生丰产示范基地,从源头保证了叶质量,同时还提交了《关于稳健发展杜仲产业的建议》《关于加强杜仲种质资源保护的建议》的政协提案。
如今,杜仲矮化技术已在慈利县 8 个乡镇应用,推广种植面积4737亩,提供800余个就业岗位,3年累计新增产值达13889万元,新增利润3439万元,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成果荣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履职服务民生, 让“金点子”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
“官黎路的路灯,功率小,亮度弱,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完全……”2016年,田春莲在下班路上注意到这个细节,随即展开连续一周的实地勘察、调研、走访周边商户、居民、游客收集意见,最终形成《关于改造官黎路部分路段路灯设施的建议》提案。
“这是我的第一份提案。”田春莲清晰地记得,该提案提交后,官黎路的路灯很快得到了提质改造,当地居民回家的路更亮堂了。
这种从生活细微处发现问题的敏锐,贯穿于田春莲的履职历程。自2016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她提交的20余件提案覆盖城市建设、教育、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
2023年,在调研大庸桥公园水污染问题时,田春莲不仅采集水样送实验室检测,还结合植物生态修复专业知识,并查阅文献和请教化学方面的同事,提出了生态修复方案,该建议获张家界市“我为改善生态环境献诤言”微建议大赛一等奖。
“提案不是写完就结束,必须跟踪到落实。”田春莲的电脑里,每个提案都有“跟进台账”,无论是“城区摩托车乱象整治”,还是“天门壹号小区出行难解决”每一件提案都是改善民生的实在举措,是“为民讲话、为民办事、为民谋福”政协职能的真正体现。
“专业不是束之高阁的学问,而是服务发展的工具。”在张家界的山水间,田春莲如同杜仲树上的一片叶子——向上承接科研的阳光,向下扎根履职的土壤。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专业智慧”与“委员担当”碰撞后产生的化学反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田锐 向韬)
一审 | 赵婷 二审 | 朱湘茂 三审 | 卓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