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大政协>>正文

为教育鼓与呼的全国人大代表

添加时间:2008年09月09日 09:29    作者:徐冬华    发布:     审核:新闻中心

——访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七七级校友、我校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张苹英

校友简介:张苹英,英语系77级校友,教授,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总监票人,湖南省教育厅“行风监督员”。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和访学。198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数次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001年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师”并记二等功一次,2003年被评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称号。

六月的夏日增添了热情,三月“两会”春风却依旧拂人心扉。当吉首大学首位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向笔者介绍她任职五年的经历时,频频出现一个关键词:教育、教育、教育……

如果说商业界的讯息叫“商讯”,那么教育界的情况则可称之为“教讯”。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张苹英以五年的代表生涯告诉人民:人大代表是下情上达、传递民声,反映民意,为民鼓与呼的服务者;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项崇高的荣誉,而它更是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的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为此,出身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对于湘西教育发展鼓与呼始终如一,一次次把湘西的“教讯”向上传递,为全国人大制定和调整教育政策做出了不凡的贡献。

基础教育:从条件保障抓起

“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要从最根本的最基础的教育条件抓起。”据张苹英了解,湘西寄宿制学校后期管理投入不足,许多学生到校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只得从家里带上冷饭充饥;许多中学的仪器、图书、后勤建设后续跟不上,无法保证学校拥有基本的条件来开展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一项极其需要硬件投入的事业,并非把孩子吸引到学校就行了。正常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投入办公费用,充实图书资料与网络设备,保证学生基本营养,养成小学初中学生生活自理、独立的良好品格,促进身心发育,这就要求卫生条件、医疗保健的完善。

有鉴于此,自2003年第一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开始,张苹英便一次次的向州、省、市各级人大提议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保障义务教育的基本硬件条件。现今为人民所拍手称好的“两免一补”政策,张苹英就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全程见证了它的出台和完善。

在实行过程中,张苹英通过调研发现问题也及时着手反映和解决问题。“教育条件的提高有些地方政府仅停留在了口号上,我们的责任之一就是把这些落实到行动上。因为在地方政府有个怪圈,政府部门的领导们多喜欢把资金用在修桥铺路,或者投入到农业上,因为这些都会很快取得成效,搞出‘政绩’;而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的长效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质量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哪一任领导主抓一阵就能立竿见影的。所以教育往往面临投入不足、关注程度不够的症结就在这里。”张苹英在湘西州人大会上的一番直言令代表们无不动容。

此外张苹英也呼吁基础教育的保障更需要中央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而不可搞一刀切。2007年秋到凤凰县做了调查,两免(免学费和书费)由中央、省级负责,一补(补生活费)由地方财政承担。张苹英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应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比如西部地区大多数县市属于靠国家补贴“吃财政饭”,除去必要的运转费用外,已无余力来支出义务教育的地方配套资金。2007年夏张苹英到凤凰作了调查,全县有20000名学生,实际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的只有4000余人,(人均标准50元/年)。这对于靠国家补贴“吃财政饭”的凤凰县而言,已经算是倾尽全力。

高等教育:倾听民族地区高教的呼声

作为一名高校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对于高等教育自有一番认知。多年来一直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积极奔走。

2003年,针对东西部高教发展的不平衡,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提议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2004年6月,中山大学开始启动结对扶持吉首大学的项目,并于6月13日正式签署《中山大学与吉首大学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山大学进行全方位的对口合作,同时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接课题,开展联合攻关,为湘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2007年3月5日,张苹英又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提议:举行面向西部地区的国防生培养考试,为西部地区培养专业人才。由于湘西地区起点低,但农村地区建设又急需人才,出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可以从农村定点招收学生,采取降分、减免学费、资助生活费的培养方式,为科技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2008年3月张苹英建议,国家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对贫困地区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承担不同比例的配套支出,不宜在全国地区都实行地方财政配套投入一刀切,一切合宜从地方实际出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一直关注着高校发展中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扩招,各高校债务问题已日益突出。据教育部2007年9月统计,全国高校负债已达2000亿元。其中72所部属高校已欠债360亿元,这就是说平均每所部属高校都拖欠5亿债务,每年仅给付银行利息就达数千万元。沉重的债务问题,将严重制约高校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制约了其活力的充分展现。地方对高校的投入也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而极不平衡。比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政府对当地高校生均投入30000余元,而西部地区的高校投入生均2000-3000元。地方政府对高校投入的不平衡,制约了少数民族落后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加大投入,同时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搞好高等教育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履职过程中,张苹英针对“马太效应”现象,提出教育是基石,优先发展教育,使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的投入差距缩小,降低“马太效应”的作用,提高待遇,加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安心奉献学识,教书育人。张苹英告诉笔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劳动者,我们要时刻牵挂人民的教育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和国家的重托。

学生教育:德育“大问题”不可小觑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今天,德育问题已透过种种迹象,昭示了德育教育是个不可小觑的大问题。与学生打交道二十余年的张苹英告诉笔者:抓学生德育教育,我们一直在努力。

曾记得2008年1月刚选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时张苹英正在病中,牵挂着教育环境的整治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顾家人的劝阻和冰冻的肆虐,张苹英抱病与州教育局、吉首市人大、林业局、卫生局、交通局展开联合调查,拟开展“网吧整治情况调研”。

在调研基础上,2008年3月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紧承2007年底自己提议的“电影电视分级制度”的建议,结合在于新加坡进修时接触影视作品分级制度,她又向省人大代表团阐述“影视分级制度”与学生德育教育的关系,并大声呼吁“对于暴力、恐怖、色情等未成年人不宜的影视,采取限制播送的措施。”继而特别论证:电影分级制度的最大意义就是“将为家长教育小孩,限制观看影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张苹英还引证实行电影分级的香港地区的人大代表的分析结果:老师和家长可依据分级判断选择影视作品,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角度而言,影视、网络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张苹英代表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内诸多资深教育专家和人大代表的肯定与支持,为国家规范文化产品市场奏响了前奏。

出身教育界的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项崇高的荣誉,而对于奋战在高校教育第一线、身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张苹英而言,更多的还是责任与使命。张苹英在湘西的调查过程中,立足于教育界,注重实地调查,走近人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为当下百姓最急迫的问题鼓与呼。

在此,张院长剖白了她的心路历程:与其说第一、二年还处于适应期,不如说更多的是把人大代表当作一项荣誉,经过向自治州内的老人大代表取经后,逐渐加深了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员的认识,充实了自我;第三年开始,代表之路走上了正轨,开始一次次向全国人大反映调研所得的意见,传达人民共同的诉求和呼声。而对于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连任,张苹英毫不讳言“这次连任比较幸运,感谢全校上下的推荐,了解越多,压力责任就越大。大家对我的要求不一样,任重而道远。”

人因责任而谨慎,又因使命而无畏,教育界的人大代表张苹英的提议就为此作了明白的注脚。曾记得今年3月全国人大讨论会上,与周强省长、徐副省长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她借机向省领导提出: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据与会代表说,当时代表们都“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个来自湘西的女代表还有如此大的魄力。听到张苹英对全省教育发展的精细剖析“我们的投入虽然超过教育法规定的比例,但此项投入与教育强省还是有差距。根据调查2004年我省教育投入低于东部多省,达不到国内平均水平……”,代表们折服了,为张苹英的大胆开拓气魄而鼓掌。

有时候,张苹英还是一位“爱管闲事”的人大代表,她时刻关心着千万在学校念书的孩子们的安全。带着群众有关人民南路交通安全的质询,自从2005年参与那次吉首市人大常委会后,几年来张苹英一直反映吉首市区建设脏乱差。2007年秋冬季节,为反映情况张苹英步行摸底,发现从州人大的边城宾馆到人民南路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无一斑马线和交通灯。而在这条线上集中了吉首市一中、吉首市民中、吉首大学等多个教学单位;通过翻阅近年的交通肇事案例,张苹英得出这一路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结论。于是她逐级向吉首市政部门反映,要求提供安全保障;当情况反映到市长时,市长当场答复要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2008年3月两会期间,张苹英与到过我校的李铁映副委员长交谈,其间向副委员长汇报了我校近年的发展情况。李副委员长高兴地说:“我记得吉首大学,那是我去过的一所漂亮的大学。”之后还请张苹英转答他的愿望:希望吉首大学上下努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张苹英对此的解读是:提升国家软实力,首先要把教育搞好,人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结合高校教育来讲,培养有能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

校庆五十周年,张苹英深情寄语母校:我也是从吉大毕业的,我们吉首大学的学生不比其他高校的学生差。作为一名吉大学生,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肩负着“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重任。

上一条:访省人大代表、文学院李启群教授 枝枝叶叶关民心 下一条: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关注教育影响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