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红网)
红网时刻湘西3月28日讯(通讯员 谭琰俐)“我的教学理念,就是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学好物理化学服务的,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又要有‘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刘文萍说。
从教学初心出发,走到学生心里去
刘文萍担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2018年初,在超星泛雅平台建立《物理化学》线上课程,课程资料囊括教学计划、考试大纲、电子教案及ppt课件、课后复习题及习题详细参考答案、7个重难点习题讲解视频、物理化学课外学习资料等十余项。课程本身所带有的理论性、抽象性决定了初学者的困难性。为增强学生信心,理解能力及知识面,刘文萍用一年的时间将《物理化学》打造成吉首大学2019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育项目,荣获2019年吉首大学优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
如何走进学生心里,说到底就是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课程结束后,刘文萍发起“超星‘学习通’辅助《物理化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121名同学提交了问卷调查。101人对将超星“学习通”引入到《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持非常欢迎的态度,占83.5 %;98人认为使用超星“学习通”对学习《物理化学》很有帮助,占比达81.0 %。
致力营造教学双向氛围,打造高效学习课堂
身处校园,超星泛雅平台更多的是辅助作用。疫情,让其化被动为主动,停课而不停学。
提前试直播,熟悉“腾讯课堂”操作,了解学生第一想法。直播课,采用讲解+提问模式,提高学生注意力,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开启作业互评通道,查缺补漏。
教学如何精准?针对性教才能针对性学。“每次上课直播时,由于看不到学生的反应,我就经常提问叫学生来回答,从回答中抓住问题,有针对性的追问,及时解答。我一再跟学生强调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要怕说错,一定要让我了解你们学习的真实状况,我才能有针对性的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上课氛围的营造,取决于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在刘文萍的课上,你能体会到有问有答的双向性,主动提问主动质疑的积极性,思维活跃的重要性。只有双向的努力,才能营造高效的学习课堂。
与其坐而道,不如起而行
我们常问高校教育的核心在哪里?不是教给你一个技术,更应该教给你一个技能。每次课后,刘文萍都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在这其中引起激烈讨论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讨论题。“手机充放电过程是否为可逆过程?”“在绝热的房间内能否把冰箱当空调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物理化学原理来解释生活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还能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对每一名参与讨论的学生的回复,刘文萍都会一一查看,及时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指正。
理论是人们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理论的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将理论贯彻到生活,学问才能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刘文萍的手机QQ经常传来信息提示音。她的学生已经习惯于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而刘文萍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还定期收集同学们的反馈信息。“上课进度怎么样?”“这节课的知识点大家能懂吗?”“欢迎大家提意见,为上好《物理化学》添砖加瓦”......
刘文萍说:“期待通过我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物理化学》线上教学能按质按量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不忘本来,是对教学初心的坚守;吸收外来,是对学生意见的尊重;面向将来,是对理论贯穿生活的实践。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见证了是吉首大学教师的兢兢业业:办公桌前堆满的资料、实验室存留的微光、“云端”讲台的激情飞扬。